编者按:在第62届欧洲肾脏协会(ERA)年会的“最新临床试验Ⅱ”专场,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ichael Walsh博士代表ACHIEVE研究团队公布了一项重要临床试验结果——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RA)螺内酯未能降低维持性透析患者的心血管死亡或心力衰竭住院风险,且高钾血症风险显著增加(摘要号:12)。这一结果为MRA是否应常规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中应用提供了关键证据。
研究背景:透析患者的心血管困境维持性透析患者面临极高的心血管疾病(CVD)风险。ERA-EDTA注册研究显示,2007~2015年间透析患者的CVD死亡率占总死亡原因的30%~40%,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CVD和非动脉粥样硬化性CVD是主要死因[1]。此前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研究表明,MRA如螺内酯可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或首次心力衰竭住院风险(HR 0.77,95%CI:0.72~0.83)[2],但在终末期肾病透析人群中缺乏高质量证据。
研究设计: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探索MRA价值ACHIEVE试验(醛固酮阻断改善终末期肾病患者健康评估试验)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旨在评估25 mg/d螺内酯在维持性透析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纳入年龄≥45岁或≥18岁合并糖尿病的维持性透析患者,先通过7周开放标签导入期筛选出血清钾≤6.0 mmol/L且依从性≥80%的患者,最终2538例患者被随机分配至螺内酯组(1260例)或安慰剂组(1278例),主要终点为心血管死亡或心力衰竭住院复合事件(图1)。

图1. 患者招募及随访
研究结果:螺内酯未达主要终点,高钾血症风险显著1.主要终点无显著差异
中位随访期间,螺内酯组和安慰剂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风险比(HR)为0.92(95%CI:0.78~1.09,P=0.35)(图2)。敏感性分析显示,无论采用符合方案集还是包含所有心力衰竭住院事件的分析,结果均无实质性差异。

图2. 主要终点
2.次要终点
心血管死亡风险趋于降低,但未达显著(表1)。
心血管死亡:螺内酯组7.83/100患者年 vs. 安慰剂组8.72/100患者年(HR 0.89,95%CI:0.74~1.08);
心脏死亡:螺内酯组4.79/100患者年 vs. 安慰剂组5.86/100患者年(HR 0.81,95%CI:0.64~1.03);
全因死亡:两组无显著差异(HR 0.95,95%CI:0.83~1.09)。
表1. 次要终点

3.安全性问题:高钾血症风险增加54%
螺内酯组严重高钾血症事件发生率为4.97/100患者年,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的3.23/100患者年(HR 1.54,95%CI:1.07~2.22)(表1)。
4.亚组分析:性别差异值得关注(图3)
女性患者:螺内酯组主要终点风险反而升高(HR 1.23,95%CI:0.91~1.67,P=0.02);
男性患者:螺内酯组风险降低(HR 0.81,95%CI:0.66~0.99);
其他亚组如既往心力衰竭史、冠状动脉疾病史、透析时长等均未显示显著的效应修饰作用。

图3. 主要终点方面的亚组分析
研究局限:提前终止影响统计效能
尽管ACHIEVE是目前最大规模的终末期肾病MRA试验,但因无效性提前终止(仅完成508/650例预设事件),统计效能不足(原计划检测HR 0.75的中等效应)。此外,复合终点的定义及透析人群的异质性可能影响结果解读。
临床启示:MRA在透析患者中的应用需谨慎Walsh教授指出,尽管螺内酯在心力衰竭患者中显示明确获益,但在维持性透析患者中25 mg/d的剂量未能改善心血管结局,反而增加高钾血症风险。这提示临床实践中需谨慎使用MRA,尤其是对血清钾管理困难的患者。未来可能需要探索更低剂量或新型MRA在该人群中的应用,但目前证据不支持常规使用螺内酯。
该研究结果同时强调,透析患者的心血管死亡风险仍居高不下,亟需探索其他干预策略。ACHIEVE试验为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心血管保护提供了重要的阴性证据,对临床指南更新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Kidney Int . 2020 Oct;98(4):999-1008. doi: 10.1016/j.kint.2020.05.039.
2. Lancet. 2024 Sep 21;404(10458):1119-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