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医院刘芳、赵黎君团队揭示GPCR19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保护机制,为疾病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发表时间:2025-08-19 14:34:30

编者按:在维也纳召开的第62届欧洲肾脏协会大会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脏内科刘芳教授、赵黎君主治医师研究团队一项关于G蛋白偶联受体19(GPCR19)在糖尿病肾病(DKD)中保护作用的研究(摘要号:1999)入选“Focused Oral Presentation”,赵黎君主治医师作为研究者进行口头报告与国际同仁进行了交流。该研究首次揭示了GPCR19通过调控线粒体稳态改善糖尿病肾小管病变的分子机制,为DKD防治提供了全新的治疗思路。在会议现场,肾医线特邀赵黎君主治医师对这项研究进行了介绍。

赵黎君主治医师接受采访时指出,目前糖尿病肾病仍是全球终末期肾病(ESKD)的首要原因,在中国,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激增,其也已成为慢性肾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庞大的患病人群不仅带来严峻的健康挑战,更引发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针对DKD的预防与治疗,已成为肾脏病领域亟需突破的瓶颈。

近年来,ERA大会的研究热点逐渐聚焦于糖尿病肾小管病变及线粒体功能紊乱在DKD进展中的作用。赵黎君指出,肾小管上皮细胞富含线粒体,线粒体功能失调在高糖诱导的肾小管损伤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这也是他们团队聚焦线粒体代谢调控的重要原因。

此次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ERA大会上报告的这项研究主要聚焦于G 蛋白偶联受体 19(GPCR19)。GPCR19在肾小管中高表达,并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GPCR19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代谢性疾病、AKI中有较多相关研究。这项研究的亮点在于通过上调GPCR19的表达,观察其对糖尿病肾病肾小管损伤的逆转效果。该研究结果令人振奋,在大会现场获得了与会嘉宾的广泛关注与认可。该研究不仅揭示了DKD进展中新的分子调控机制,也为以线粒体稳态为靶点的DKD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目前详细研究数据尚待正式发表)。

赵黎君主治医师指出,此次维也纳ERA之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脏内科团队收获颇丰。她希望未来中国能有更多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最新成果能走向国际舞台,与全球肾脏病专家共享。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