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识百科|那些小症状,可能是慢性肾脏病在“敲门”

发表时间:2025-08-19 14:48:07

编者按: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常常会莫名其妙地出现头晕、腰酸、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大家通常会觉得是没休息好或者压力大,吃点药或者休息一下就好了,不太会往大病上想。但其实,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表现,有可能是慢性肾脏病在向你发出 “求救信号”。今天小编就来详细讲讲慢性肾脏病的那些事。

慢性肾脏病:隐匿的健康威胁

说到“慢性肾脏病”,对于没有亲身经历或者没见身边人得此病的人来说,可能觉得这是一个挺陌生的概念。然而,它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我国成年人群中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高达 10.8%,在北方和西南部地区,这一比例更是分别高达16.9%和18.3%。按这个比例算下来,我国现有成年慢性肾脏病患者约1.2亿,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但奇怪的是,尽管患者数量这么多,可知晓自己患病的人却少之又少。据统计,在诸多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只有 12.5%的人知道自己患有肾脏病,与慢性肾脏病的高患病率极不匹配。那慢性肾脏病到底是怎么靠近我们的呢?

慢性肾脏病的 “五级跳”:从隐匿到危急

我们都知道“尿毒症” 这个词,它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种很严重的病,患者需要长期透析,根治只能靠肾移植,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其实,尿毒症是慢性肾脏病的晚期状态。慢性肾脏病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轻到重可以分为 5 期,尿毒症就是第 5 期,也就是最严重的阶段。

在慢性肾脏病的初期,虽然会有尿蛋白、尿潜血等异常情况,但肾功能还是正常的,肾仍然能够很好地完成产生尿液、排出体内毒素、维持人体内水与电解质平衡的重任。因为肾是一个没有知觉的器官,所以人体一般不会有不适的感觉。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引起重视,没有进行妥善的诊治,它就会悄无声息地往更严重的阶段发展,等我们察觉到时,肾功能衰退往往已经不可逆转了,这就是慢性肾脏病的一大特点——症状隐匿,容易延误病情。

肾脏:人体的 “水处理工厂” 与 “内分泌调节器”

为什么慢性肾脏病会有这样的特点呢?这就和肾的特有功能与结构密切相关了。肾位于我们腹腔的深部,紧贴着肋脊角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腰部。它的主要职责是掌管整个身体的水运平衡,每天都在勤勤恳恳地工作,一刻不停地过滤着我们血液中的有害废物,然后通过产生尿液排出体外。同时,肾还利用它那精巧的水泵工程,维持着人体内水及电解质的平衡。

除了这个主要功能外,肾在人体内分泌调节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血液中的红细胞,需要肾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骨髓才能生产成熟;我们的骨骼能够保持强硬,也离不开肾对钙磷元素的调节作用;肾还能生成肾素,在人体血压的长期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想而知,如果肾这个重要的脏器受损,人体内环境失衡所引发的后果将会非常严重。

肾的这些功能主要依赖于组成它的成千上万个肾单位来完成。每个肾大约有 100 万个肾单位,每天要清洁 170 多升的血液。肾单位由肾小球和肾小管两部分构成。肾小球就像一团盘绕成球的血管团,血液流经时,其中的小分子物质如水、尿素、离子等会透过血管团的滤过膜滤出来,形成最原始的尿液(原尿)。原尿进入肾小囊,然后经过肾小管,肾小管就像一条长蛇一样盘绕、延伸,原尿中的物质在这里经过重吸收、排泄、浓缩、稀释等一系列加工过程,最终形成尿液(终尿),携带着肌酐、尿素等人体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整个肾就像一棵挂满苹果的树,每颗果实上都悬挂着一条贪吃的蛇。果实数量众多,储备丰富,并且在一般情况下并非全部处于工作状态。如果其中一部分受损,其余部分会代偿性地增加工作量,以补偿丧失的那部分肾功能,从而保证肾整体的正常运转。也正因为肾有这样强大的储备能力,所以当只有部分肾受损时,我们通常不会感觉到任何症状。而当肾功能出现明显病症时,往往意味着“果树” 的大部分结构已经坏死,坏死的部分无法再生,残存的肾单位也无法负担其总体功能,负荷过重还会加速其衰退,此时就真的回天乏术了。所以,对于慢性肾脏病,我们必须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要注重早期预防和早期发现,这是应对慢性肾脏病最重要的对策。

小症状,大隐患:如何识别慢性肾脏病的早期信号

肾不像心脏那样会跳动,也不像胃会因为吃得太饱而出现胀痛的感觉,它在我们的身体里默默扮演着 “清道夫” 的角色,过滤并清除代谢产物。但正因为如此,它所受的伤害也是无声的。等到出现症状时才去就诊,肾功能可能已经丧失了大半。

在日常生活中,头晕、头痛、失眠、腰酸、眼睑水肿、面色晦暗、起夜增多、精力不集中…… 这些看上去很平常的小症状,常常会被人们忽视,但它们却常常出现在慢性肾脏病的早期。当肾功能的破坏超过 75%时,患者才会出现贫血、乏力、恶心、呕吐、腹胀、厌食等不适症状。然而,这些症状往往表现在其他系统,很容易误导人们,比如胃口不好就去看消化科,贫血就去看血液科,很少有人会想到是肾出了问题,甚至还有很多人会盲目地自行用药。这就是慢性肾脏病的第二大特点——症状导向,容易误诊。

很多肾衰竭患者都经历过误诊、漏诊的弯路,等到他们最终去肾内科就诊时,肾剩余的功能已经所剩无几,最终只能通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者肾移植来维持生命。另外,一些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比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或者以前有过尿检异常但未进行诊治的人,对自己原有的疾病不重视,任其发展,长此以往也会对肾造成损害,这是很多慢性肾脏病进展的重要原因。

总之,鉴于慢性肾脏病的隐蔽性和危害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警惕,尤其是那些有基础疾病或者家族病史的人群,更应该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以便在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好我们的肾脏这个“生命之肾”。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