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例明鉴|牵一发而动全身!六旬老人肾功能急剧恶化,这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不可掉以轻心!

发表时间:2025-08-19 14:49:49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相关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是由ANCA介导的以小血管壁炎症和纤维素坏死为特征的一类系统性疾病,AAV尤其是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多见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为镜下血尿、轻中度蛋白尿、缓慢或急速进展的肾功能损害。AAV合并肾损害起病急,疾病进展迅速,未经治疗患者肾存活率低,预后欠佳[1]。


一、临床资料

现病史:患者男性,65岁,因“咳嗽、咳痰2周余,加重伴胸闷喘促3天”于2020年9月2日入住呼吸内科。患者于入院前2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痰少,色黄质黏,后咳嗽、咳痰症状加重,伴胸闷喘促不能平卧,来我院就诊,查血常规:WBC 6.43 × 109/L,N% 79.2%,CRP 16.79 mg/L↑,胸部CT示“右上肺炎、两肺瘀血、肺气肿”,呼吸科拟“肺炎”收入病房。入院第二天化验:BUN 29.73 mmol/L,肌酐794.2μmol/L,SUA 605.4μmol/L,且伴肉眼血尿,于9月4日转入我科。追问病史:2020年7月重感冒一次,当时查肌酐177μmol/L。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3年,最高190/100 mmHg,每日口服左旋氨氯地平2.5 mg,血压控制可;年轻时患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近年未曾发生呕血、黑便等不适。

体格检查:T 36.7℃,P 103次/分,R20次/分,BP 198/101 mmHg,SPO2 90%,半卧位,面罩吸氧,睑结膜略苍白,球结膜水肿,两肺呼吸音粗,两肺满布湿啰音。心率103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肾区叩击痛阴性。双下肢中度水肿。

辅助检查:尿常规:尿蛋白4+,RBC 7308p/μl。血常规:白细胞12.42 × 109/L,中性粒细胞% 93.5%,红细胞数3.65 × 1012/L,血红蛋白98.0g/L,C-反应蛋白55.19 mg/L。肝肾功能:血尿素氮30.08 mmol/L,肌酐779.4μmol/L,血浆白蛋白27.6 g/L。心功能:B型钠尿肽2880.0 pg/ml。肾脏B超:双肾大小形态正常,肾包膜纤细。胸部CT:①两肺散在炎症,建议治疗后复查;②两肺多发肺大泡;两肺多发纤维结节,建议随诊;③主动脉壁不规则钙化;符合贫血征象。

二、多学科诊疗

1、多学科诊疗建议

患者因临床情况复杂,合并肾脏、心脏、肺部等多脏器功能受累,邀请多学科协助诊治。

(1)心血管内科诊疗建议:患者胸闷气促,现端坐位呼吸,B型钠尿肽明显升高,符合心衰表现,建议积极利尿消肿减轻前负荷、强心、降压等治疗,必要时给予肾脏替代治疗。

(2)呼吸内科诊疗建议:患者现咳嗽咳痰,血白细胞、CRP明显升高,胸部CT提示感染,氧饱和度偏低,现合并心衰、肾功能不全,建议完善痰培养,积极抗感染、祛痰平喘等治疗,必要时可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

(3)营养科诊疗建议: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提示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现合并心肾功能不全,建议控制水液摄入,给予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监测营养状况。

(4)我科科内讨论:患者肾功能不全合并肺部感染、肉眼血尿,需考虑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需补充自身抗体、肾穿刺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2、补充检查结果

(1)自身抗体:pANCA阳性(+),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IgG 1+,抗GBM 3+。

(2)肾穿刺活检:光镜所见,观察肾皮髓交界组织2条,共见12个肾小球,其中10个小球见新月体形成,其中2个盘状体、8个细胞性新月体。肾小球内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弥漫增生,球内浸润细胞>10个,毛细血管襻受压闭塞,未见毛细血管襻纤维素样坏死。球周大量炎细胞浸润,个别小球包曼氏囊断裂,Masson染色、PASM染色:肾小球系膜区、毛细血管襻基膜上皮侧未见嗜复红物质沉积,基膜未见钉突形成。小管间质慢性病变中度,30%~40%小管萎缩,未见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颗粒变性,见蛋白管型。间质30%~40%纤维化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间质小血管未见明显纤维紊样坏死或血栓形成,管壁及管周未见明显炎细胞浸润。病理诊断:寡免疫复合物型新月体肾炎,结合临床符合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

(3)电镜检查(图1):全片见硬化肾小球1个。毛细血管襻系膜细胞及基质显著增生。基底膜迂曲皱缩。系膜区及基底膜上皮侧、内皮侧未见电子致密物沉积,上皮细胞足突广泛融合及胞质脱落。肾小管上皮细胞未见坏死,肾小管基膜周围未见电子致密物沉积。结果:硬化肾小球。


图1.电镜结果

(4)免疫荧光:IgG2+,IgA+,IgM+,C3+,C4-,κ 2+,λ 2+。

三、诊断分析

1、诊断及诊断依据

(1)诊断: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新月体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脏病3期、肾性贫血。

(2)诊断依据:患者老年男性,入院2个月前发现血肌酐升高,因“肺部感染”入住呼吸内科,完善检查发现血肌酐急剧升高,同时伴肉眼血尿、蛋白尿,转入肾病科完善相关检查示:pANCA阳性(+),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IgG 1+,抗GBM 3+。肾穿结果示寡免疫复合物型新月体肾炎,结合临床符合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经过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加环磷酰胺,同时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血肌酐波动在150~200μmol/L,Hb 98 g/L,故诊断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新月体形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脏病3期、肾性贫血。

2、鉴别诊断

(1)抗肾小球基底膜病:抗肾小球基底膜病多见于青年男性,抗GBM抗体阳性,约1/3患者可同时合并ANCA阳性,但肾穿病理显示IgG呈线条样沿 GBM分布。该患者系老年男性,虽然GBM抗体阳性,但肾穿刺病理提示寡免疫复合物型新月体肾炎,不支持抗肾小球基底膜病的诊断。ANCA相关性血管炎多见于老年人,表现为ANCA阳性,寡免疫沉积,5%~10%患者可合并抗GBM抗体阳性。

(2)梗阻性肾病:单侧性或双侧性尿路梗阻引起的血肌酐升高。多见于尿路结石、肿瘤、腹膜后炎症等引发,临床症状常见肾绞痛、排尿困难、血尿、高血压、酸中毒等。该患者泌尿系超声未见结石及占位性病变,尿常规未提示炎症反应,故排除。

(3)狼疮性肾炎:好发于育龄期妇女,多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和(或)肾病综合征,常伴有皮肤黏膜、关节肌肉、血液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不同程度受累。自身抗体ANA、抗ds-DNA、抗Sm抗体阳性。该患者为老年男性,有贫血、肾损害,但患者ANA、ENA、抗ds-DNA为阴性,故不支持。

四、治疗经过及随访

患者血肌酐急剧升高,小便量减少,病情急剧进展,给予双重血浆置换3次(9月10日~9月12日),并每天予甲强龙500 mg冲击治疗,9月13日改为泼尼松每天60 mg口服。2020年9月21日排除禁忌后行环磷酰胺0.6 g冲击治疗,泼尼松改为每天50 mg口服,2020年9月17日患者自身免疫指标转阴,后复测自身抗体复阳,继续给予双重血浆置换9次,激素冲击治疗2次(每次400 mg,持续3天),环磷酰胺0.6 g冲击,至累积用量5 g。随访中泼尼松规律递减至每天30mg,同时给予雷公藤每天3次每次2片口服,后多次检测患者自身抗体阴性,双下肢水肿减轻,血肌酐下降,尿蛋白减少。

五、讨论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不清,好发于老年人,常累及多系统、多脏器,以肾损害为最常见,肺部次之。其临床类型包括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GPA)和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AAV可导致多个器官组织损伤及功能障碍,最常累及肾脏和肺,AAV导致的肾脏损伤即称为ANCA相关肾炎(ANCA-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AAGN)。AAGN可以仅有肾脏损伤而无肾外脏器受累,也称为局限于肾脏的血管炎(renal limited vasculitis,RLV)。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确诊率低,易误诊漏诊,病死率高。控制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的活动,减少复发,提高远期肾脏存活率,防治并发症是该病的主要治疗目标[2,3]。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性肾损害的治疗分为三个阶段:诱导缓解、维持缓解的治疗以及复发的治疗。诱导期通常维持3~6个月,必须持续至病情缓解为止,病情缓解后维持治疗时间一般持续24个月左右。目前,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性肾损害仍无标准的治疗方案,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的应用仍是目前临床上治疗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性肾损害的主要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率,但由此带来的致死性感染、骨髓抑制、性腺抑制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尚无较好的控制方法。血浆置换适用于合并抗GBM抗体、严重肺出血或表现为急性肾衰竭起病时即依赖透析的患者。近年来,关于可应用于AASV的其他药物和方法的报道逐渐增多,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病情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4-6]。

本例患者老年男性,ANCA合并抗GBM抗体阳性,肾功能急剧进展,肉眼血尿,肾穿刺符合 ANCA 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起始给予双重血浆置换抗体转阴又复阳。考虑血浆置换疗程不够,血清自身抗体未彻底清除,在病情反复时及时给予7次血浆置换联合激素冲击治疗、环磷酰胺免疫抑制,患者自身抗体持续转阴,肾功能恢复,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目前患者糖皮质激素口服维持中,免疫抑制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患者耐受性可,治疗反应好。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既往肺部感染、浅表性出血性胃炎、十二指肠炎病史,避免加重感染及诱发消化道出血。患者高龄同时合并多脏器功能损伤,总体预后一般。

参考文献:
[1] Bomback AS, et al. Kidney Int. 2011;79(7):757-764. 
[2] Geetha D, et al. Am J Kidney Dis. 2020;75(1):124-137. 
[3] Binda V, et al. J Nephrol. 2018;31(2):197-208. 
[4] Kronbichler A, et al.?Lancet. 2024;403(10427):683-698. 
[5] KDIGO 2024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 Kidney Int. 2024 Mar;105(3S):S71-S116. 
[6] Bomback AS,et al. Kidney Int. 2011;79(7):757-764.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