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肾小球疾病中外大咖面对面(CIG)会议聚焦IgA肾病治疗的精准探索与未来展望

发表时间:2025-08-19 16:08:20

编者按:2025年6月28日,首届聚焦IgA肾病的学术盛宴——“肾小球疾病中外大咖面对面Conversation in Glomerulopathy(CIG)”在上海成功举行。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外25位肾病领域顶尖专家。会期期间,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蔡广研教授、候任主任委员丁小强教授带来开场致辞,并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蒋更如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徐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汪年松教授和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胡伟新教授进行会议主持。在演讲环节,由英国莱斯特大学&国际IgA肾病联盟(IIGANN)主席Jonathan Barratt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美国肾脏病学会(ASN)肾小球疾病附属委员会成员Richard Lafayette教授、汪年松教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周晓玲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吕继成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顾乐怡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秦伟教授、德国慕尼黑大学&《肾脏透析移植》(Nephrol Dial Transplantation) 杂志主编Hans-Joachim Anders教授分别在“精准启航”“肾启新章”篇章做精彩汇报。同时,围绕讲题及临床实践案例,国内外专家展开充分的讨论,畅谈学科前沿进展,明确中国IgA肾病治疗策略。

会议伊始,蔡广研教授和丁小强教授在开幕式上分别发表了精彩的致辞。蔡教授回顾了IgA肾病研究历程中的认知、诊断、治疗三大突破,强调治疗理念正从传统模式向对因、尽早、长期治疗转变;丁教授则从临床医生视角出发,对比今昔治疗手段的变迁,突出以Nefecon(布地奈德肠溶胶囊)为代表的新型靶向药物带来的变革。两位专家都肯定了本次会议在促进学术交流、推动IgA肾病诊疗进步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采访精粹:IgA肾病对因、尽早、全部和长期治疗时代

丁小强教授在现场采访中对IgA肾病认知、治疗新进展与临床应用拓展发表深刻见解,强调新药研发与应用重要性及需持续探索以满足未满足临床需求。

IgA肾病领域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从最初认为IgA肾病是一种良性肾病,到发现IgA肾病进展至肾衰竭的风险高,肠道黏膜免疫异常在其发病中扮演关键角色。在治疗上,从依赖RAS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的传统方案,到以布地奈德肠溶胶囊(耐赋康?)为代表的新型靶向药物的问世带来重大突破,标志着诊疗进入全新时代。

布地奈德肠溶胶囊是全球首个且唯一获批IgA肾病适应证的针对核心发病机制的靶向药物,改变了美国FDA等权威机构对肾小球肾脏疾病疗效评价标准。这款药物的出现,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也为后续新药的研发和审评上市树立了新的标杆。它的获批强调了蛋白尿和肾功能变化速率在药物评审中的重要性,为未来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了新的方向。

在临床应用拓展方面,丁教授提到,尽管新药在上市初期已显示出良好效果,但为使更多患者获益,仍需进一步研究其在更广泛人群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尤其是长期疗效,以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此外,针对不同情况制定更规范的用药方案,以满足更多人群、实现更优化治疗及更安全用药需求,这是未来努力方向。

二、IgA肾病疾病负担重,精准识别风险至关重要

IgA肾病在亚洲发病率最高,约占肾活检的40%~50%,而这一数据在北美、欧洲和非洲分别为10%~20%、20%和<5%[1]。在中国,IgA肾病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的比例高达39.73%,现已超过500万例,每年新增确诊病例超过10万例,且在经济发达省市中更为常见[2]。在美国,约有15万例患者,每年新增4~8千例。该疾病具有高度异质性,中国患者较欧美患者病情进展更快,在工作和日常活动方面所受不利影响更大[3,4]。

为精准识别IgA肾病进展风险,临床上依据IIGANN风险评分进行评估:低风险患者肾活检结果较轻、估算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血压正常、蛋白尿<0.5 g/d;中高风险患者肾活检显示病情更活跃或更多慢性改变、蛋白尿>0.5 g/d、eGFR降低,伴有高血压;高风险患者大量蛋白尿(可能>3 g/d)、eGFR较低或持续下降、肾活检结果差。若患者出现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PGN),即肾活检显示超过50%的新月体形成且肌酐上升,则预示病情很严重,若不及时治疗可短期内进展至尿毒症。

三、IgA肾病的发病机制与精准治疗靶点的深入研究取得诸多突破进展

2021版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肾小球疾病临床实践指南对IgA肾病的治疗提出建议,相关研究如TESTING研究和STOP-IgAN研究也探讨了全身糖尿病激素治疗IgA肾病对肾衰竭风险的影响,但均存在一定局限性[5,6]。近年来,随着对IgA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学者们形象地将IgA肾病的自然病程分为两个过程:一是疾病早期特异性免疫因素驱动的免疫性肾脏损伤,二是继发于前者的肾单位丢失引起慢性肾脏病(CKD)进程。因此,管理疾病时需兼顾病因和症状的治疗(图1)。


图1. IgA肾病的治疗策略

究其病因,专家们发现肠道黏膜免疫在IgA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IgA肾病的特征是半乳糖缺陷型IgA1(Gd-IgA1)免疫复合物在肾脏系膜区沉积,导致肾小球炎症和损伤,而Gd-IgA1主要由肠道相关淋巴组织中的黏膜B细胞产生[7,8]。基于这一发病机制,靶向肠道黏膜免疫的治疗策略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全球首个对因治疗药物布地奈德肠溶胶囊已在欧美和中国等多个国家完全批准,其精准靶向回肠末端的派尔集合淋巴结,调节B细胞数量和活性,减少Gd-IgA1的产生,直击病因。此外,补体抑制剂、靶向B细胞疗法(如BAFF/APRIL抑制剂)等新兴治疗药物的临床试验也取得了积极结果。在CKD治疗方面,内皮素A和血管紧张素双受体拮抗剂、内皮素受体拮抗剂、SGLT2i等是可能的选择。

未来可使用的生物标志物研究在不断进展,如Gd-IgA1、多聚IgA、补体激活标志物等,有望成为指导治疗的重要工具,通过检测这些生物标志物,可更早地诊断疾病、评估治疗效果,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四、国内唯一获批IgA肾病适应证的对因治疗药物开启护肾新篇章

在今年欧洲肾脏协会年会上,多项研究为布地奈德肠溶胶囊治疗IgA肾病提供了新的证据,进一步证实了其在降低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和调节疾病相关生物标志物方面的有效性。

01、对因治疗

NefIgArd Ⅲ期临床试验的完整分析显示,与安慰剂相比,布地奈德肠溶胶囊在治疗3、6、9和12个月时可显著降低循环中的Gd-IgA1水平,同时在治疗3、6和9个月时显著降低IgG抗IgA抗体水平,治疗12个月后IgG抗IgA抗体水平接近基线。此外,IgA免疫复合物水平在治疗3个月后显著降低,并在后续随访中保持下降趋势[9](图2)。这些结果提示,布地奈德肠溶胶囊在“四重打击”中第一、二、三重打击均有积极作用。


图2. 布地奈德肠溶胶囊在“四重打击”中第一、二、三重打击均有积极作用

另一项国内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布地奈德肠溶胶囊治疗2个月后,血浆Gd-IgA1、poly-IgA 显著降低,且与蛋白尿减少显著相关(P<0.0001),尤其多聚IgA在最初2个月内的变化与6个月时蛋白尿减少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10]。这提示它们可能成为指导布地奈德肠溶胶囊治疗的生物标志物。

02、尽早治疗

NefIgArd研究亚组分析表明,布地奈德肠溶胶囊的肾脏保护作用不受确诊时间长短影响,但早期治疗能使肾功能维持在更高水平[11]。在基线时确诊时间<0.6年的患者中,相较于安慰剂,使用布地奈德肠溶胶囊在9、12和24个月时eGFR分别增加6.41、5.78和4.79 mL/min/1.73 m2,治疗9个月内及停药后3个月eGFR均高于基线水平(图3);12个月时尿蛋白尿肌酐比值(UPCR)降幅达51.12%,优于基线时确诊时间≥6.4年的患者(42.88%)。


图3. 布地奈德肠溶胶囊的肾脏保护作用不受确诊时间长短影响

另一项研究显示对于确诊<6个月的患者,经布地奈德肠溶胶囊治疗3个月,尿簇集蛋白(CLU)显著升高,而在既往诊断的患者中无显著差异,提示尽早使用布地奈德肠溶胶囊治疗可能改变肾脏局部的免疫微环境,触发保护性蛋白(如CLU)的表达以修复损伤[12]。

03

图片

全部治疗

NefIgArd研究亚组分析显示,在基线eGFR十分位边界较低和较高的患者中,尤其是在9、12和24个月时,观察到布地奈德肠溶胶囊相对于安慰剂具有eGFR、UPCR获益[13](图4)。此外,布地奈德肠溶胶囊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肾脏病理表现伴有系膜细胞增殖(M1)、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E1)、节段性肾小球硬化(S1)、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T1-2)和/或新月体形成(C1)的患者蛋白尿[14,15]。


图4. 布地奈德肠溶胶囊在基线eGFR十分位边界较低和较高的患者中均具有eGFR获益

04、长期治疗

北大队列研究显示,33%的IgA肾病患者蛋白尿缓解(蛋白尿<0.5 g/d)后复发(缓解后蛋白尿≥1.0 g/ d),首次复发的中位时间为缓解后2.3年,其中16%为多次复发[16];中国2025版IgA肾病指南(预审版本)提出IgA肾病需要维持治疗;同时有研究显示伊普可泮治疗IgA肾病患者停药后蛋白尿明显增加,重新开始治疗后再次减少[17]。这些证据充分说明长期治疗的必要性。NeflgArd OLE研究显示接受布地奈德肠溶胶囊第二个治疗疗程的患者肾功能和蛋白尿获益与首次治疗患者相当[18],探索其2年方案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NefXtend)正在进行中[19](图5)。


图5. NefXtend研究设计

在第一篇章的讨论环节,Richard Lafayette教授、Hans-Joachim Anders教授、姜鸿教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魏佳莉教授(海南省人民医院)、姚丽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中国IgA肾病患者疾病进展快等特点出发,结合KDIGO 2024指南同时启用对因对症治疗的管理策略,探讨了当前IgA新治疗领域的变革以及肠道黏膜免疫异常在IgA肾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地位。

在第二篇章临床实践分享环节,杨宏宇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分享了一例病程2年的IgA肾病患者,在接受RASi、SGLT2i和安立生坦等强化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肠溶胶囊对因治疗后,蛋白尿转阴、血尿缓解,肾功能稳定。郭醉爽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绍了一例病情复杂的新诊断患者,在接受代谢相关治疗、支持治疗及布地奈德肠溶胶囊对因治疗后,7个月随访期间肌酐逐渐减低,肾小球滤过率升高,尿蛋白明显缓解。随后,杨琼琼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裴华颖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郑智华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曹慧霞教授(河南省人民医院)、崔文鹏教授(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杨桢华教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周晓霜教授(山西省人民医院)围绕以上IgA肾病临床案例,从初诊患者的精准诊断,到复杂合并症患者的治疗方案抉择,再到难治性病例的长期管理经验,展开深入交流。

五、总结

本次肾小球疾病中外大咖面对面会议为推动中国IgA肾病诊疗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法。专家们一致认为,IgA肾病已进入精准诊疗时代,对因治疗、尽早治疗、全部治疗和长期治疗是核心策略。目前全球首个对因治疗药物布地奈德肠溶胶囊已获完全批准,也是国内唯一获批IgA肾病适应证的新药,随着更多证据的呈现,将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用药依据。未来,随着更多新兴治疗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IgA肾病的治疗将更加精准和有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Chee Kay Cheung, et al. Nat Rev Nephrol. 2024 Sep 4. doi: 10.1038/s41581-024-00885-3. Online ahead of print.
2.Xu L, et al. J Nephrol . 2025 Mar 26. doi: 10.1007/s40620-025-02261-1. Online ahead of print.
3.Lafayette R, et al. 2023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gA Nephropathy. Work, Productivity, and Activity Impairment in Patients with ImmunoglobulinA Nephropathy: Results from a Real-world Study.
4.Jonathan Barratt, et al. 2024 WCN. Nefecon treatment response in Asian and White patient populations with 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 A 2-year analysis of the Phase 3 NefIgArd trial
5.Lv J et al. JAMA. 2017 Aug 1;318(5): 432-442. 
6.Rauen T et. al. N Engl J Med. 2015 Dec 3; 373(23): 2225-36. 
7.Gesualdo L, et al. Semin Immunopathol. 2021 Oct;43(5):657-668. 
8.Stamellou E, et al. Nat Rev Dis Primers. 2023 Nov 30;9(1):67.
9.Abstract#2642-Effects of Nefecon on Hits 1, 2, and 3 of the pathogenic cascade of IgA nephropathy: a full NefIgArd analysis. Presented at ERA 2025.
10.Predictive Value of Gd-IgA1, Poly-IgA in the Treatment of IgA Nephropathy with Targeted Release Formulation-Budesonide. Presented at ERA 2025.
11.Lafayette R, et al. Abstract#3251-Nefecon provides kidney benefit irrespective of time since diagnosis in patients with IgAN: a subanalysis of the NefIgArd study. Presented at ERA 2025.
12.Keskinis C, et al. Abstract#2093-Targeted-Release Budesonide (TRB) treatment may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inflammatory process in IgAN patients with recent and old diagnosis. Presented at ERA 2025.
13.Jonathan Barratt, et al. Abstract#3345-Nefecon provides kidney benefit irrespective of baseline eGFR in patients with IgAN: a subanalysis of the NefIgArd study . Presented at ERA 2025.
14.Keskinis C, et al. Abstract#808-Targeted release budesonide (TRB) can effectively reduce proteinuria when active lesions are present in IgA Nephropathy (IgAN) patients: A multicenter study. Presented at ERA 2025.
15.Keskinis C, et al. Factors influencing early response of IgA nephropathy following targeted-release budesonide (TRB) treatment: preliminary results from a multicenter study. Clin Kidney J. 2024 Nov 19;18(1):sfae364.
16.Xue Shen,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relapse and long-term kidney outcomes in IgA nephropathy. 2025 ERA. Abstract no. 110
17.Jonathan Barratt, et al. Effect of iptacopan discontinuation on proteinuria and complement bio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 (IgAN):a post hoc analysis from a Phase II trial. 2025 ERA. Abstract no. 2626
18.Lafayette RA, et al. ASN 2024. Abstract:FR-OR56.
19.Richard Lafayette, et al. 2025 ERA. The NefXtend trial, investigating extended nefecon treatmentbeyond 9 months in patients with lgAN. 2025 ERA. Abstract no. 3337.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