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识百科|潜伏体内的“沉默杀手”:尿毒症的致命真相

发表时间:2025-08-19 16:21:01

编者按:尿毒症,一个让无数家庭闻之色变的名字,它犹如一位隐蔽的“沉默杀手”,悄无声息地侵蚀着生命。肾脏,这颗人体内默默奉献的“清洁工”,在疾病侵袭下逐渐失去活力。当它发出微弱的求救信号时,却常被误认为是普通的疲劳或感冒。你知道吗?50%的患者确诊尿毒症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乏力、恶心、皮肤瘙痒这些不起眼的症状,竟可能是生命发出的最后警告!今天,我们深入解析尿毒症的“伪装术”,揭秘它如何在无形中摧毁全身多器官系统功能。专家警告: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每3个月需做这项检查!别让肾病的沉默,成为夺走生命的序曲。

尿毒症:慢性肾脏病第5期

尿毒症,即慢性肾衰竭终末期,是各种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致使肾结构遭受损害与纤维化,肾功能逐渐下降而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在慢性肾衰竭初期,由于肾功能尚具代偿能力,机体内毒素潴留相对较少,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因而较难被察觉。然而,当肾损害发展到一定程度,肾功能无法代偿时,体内毒素大量潴留,同时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出现紊乱,便会引发一系列不同程度的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抽筋、体力不支、气短、水肿、夜尿增多或尿量减少等。严重者还会出现精神症状,患者可能出现烦躁、睡眠障碍、言语错乱、嗜睡,甚至昏迷,个别患者还可能突发心搏骤停。

依据美国国家肾脏病基金会(NKF)于1999年制定的K/DOQI指南(Kidney Disease Outcomes Quality Initiative,肾脏病生存质量指导),尿毒症被归为慢性肾脏病第5期(CKD 5期),此时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低于15毫升/分,或已开始透析治疗。

尿毒症:多器官系统功能失调

肾脏犹如24小时不间断运作的 “清洗工厂”,是人体主要的排泄器官。它持续滤洗血液,将身体内的废物和多余水分排出,形成尿液。此外,肾脏还能生成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诸如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前列腺素、血管舒张素、激肽和1α-羟化酶等,参与血压调控、水盐代谢调节以及刺激骨髓生成红细胞等诸多重要生理过程。正因肾脏具有这些关键作用,一旦肾脏无法正常履职,无法将身体内的废物和多余水分排出,这些代谢废物便会在体内蓄积,严重危害健康。当慢性肾脏病进展至尿毒症阶段时,会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营养不良、贫血、动脉硬化、心力衰竭、肾性骨病、皮肤瘙痒、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尿毒症脑病等多方面问题,其中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在尿毒症患者中,这些脏器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可能几乎同时出现,也可能以某一脏器功能受损为突出表现。例如,许多患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容易误以为是 “胃炎” 而前往消化科就诊;有些患者则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进而到皮肤科就诊;还有些患者仅感觉乏力,可能会被误认为是贫血而盲目进行补血治疗,从而耽误了尿毒症的正确诊治。

有鉴于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尿毒症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和非特异性的特点。一旦出现上述某一症状,且经常规处理后未见明显好转时,应及时前往肾科就诊,明确是否存在肾衰竭。

尿毒症:隐蔽的杀手

人体通常拥有两个肾脏,每个肾脏大约包含100万个肾单位。肾单位是肾脏产生尿液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在正常状态下,这100万个肾单位也处于 “排班” 状态,轮流工作和休息,仅需一半的肾单位上岗工作即可满足人体的基本需求。如果由于某些疾病因素导致部分肾单位受损,其余肾单位则会 “加班加点” 地工作,以确保人体的正常运作。当残余的肾单位减少至约 20% 时,患者可能仍然没有明显的不适感。

此外,肾脏受内脏神经支配,而这些神经主要分布在肾的包膜上。由于并非由躯体神经支配,因此疼痛感觉并不敏锐。只有当病变从局部向外围扩展,侵犯到肾包膜时,患者才会产生疼痛感。正因如此,在疾病侵袭肾脏时,人体往往没有明显的感觉,肾脏在悄然与疾病抗争,强忍着不发出痛苦的 “呻吟”。由于缺乏疼痛信号,人们常常麻痹大意,误以为没有疼痛就不会患有严重疾病。肾脏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发生纤维化,直至病变累及大部分肾脏,导致肾功能出现障碍,表现为水中毒、氮质血症等肾功能不全症状时,人们才意识到肾脏出了问题。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患者的肾脏受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部分患者可能逐渐适应这种改变,因而未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仅表现为乏力、体力下降、食欲减退等情况。然而,尿毒症所导致的心脏、大脑、血管、骨髓等众多器官的损害却在悄然加重,无声无息地发展。等到临床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时,可能已经造成了脏器功能的不可逆损害。因此,我们必须对尿毒症这个隐蔽的无声杀手保持高度警惕。

综上所述,部分尿毒症患者常因没有明显感觉而容易忽视病情。再加上一些肾脏病进展缓慢,患者逐渐耐受了相关症状,导致很多患者直到尿毒症期,出现并发症后才前往医院诊治,此时才发现患有尿毒症。此外,还有一些尿毒症患者的症状以肾外表现为主,仅表现为乏力,常被误认为是劳累所致;或者以食欲缺乏、恶心、呕吐为表现,容易被当作胃肠道疾病来治疗。上述肾外表现往往掩盖了肾脏本身的病变,导致患者挂错科室、看错疾病,从而治标不治本,延误了宝贵的治疗时机。因此,对于疑似肾脏病患者,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定期进行体检,包括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及肾B超等检查,对于早期发现尿毒症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尿毒症并非突然“发生”,而是突然“被发现”。多留意尿毒症的“蛛丝马迹”,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肾疾病,是防治尿毒症的关键所在。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