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识百科|肾脏“内卷”大揭秘:肾病综合征的“三高一低”大起底
发表时间:2025-05-07 18:15:48
编者按:肾脏是人体的“过滤工厂”,当它的小球滤过系统“罢工”时,身体会陷入一场“涝灾”和“营养流失”的双重危机。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让肾脏“开小灶”的肾病综合征,看看它背后的“三高一低”到底是怎么来的,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什么是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其实是一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的总和,它主要表现为"三高一低"四大特点:
大量蛋白尿(尿蛋白量≥3.5克/天)。
一低白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30克/升)。
高度水肿(可出现眼睑、双下肢水肿,甚至胸水、腹水)。
高脂血症。
其中必须具备前两条才能诊断此病。
哪些疾病可以导致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常由肾小球疾病引起,根据病因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
1.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由其他疾病(如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等)累及肾所造成的肾小球疾病。
2.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由肾小球自身病变引起,临床上只有排除了继发性及先天性肾病综合征才能诊断。
3.先天性肾病综合征:与遗传因素相关的肾小球疾病。
根据年龄不同,常见的病因也不尽相同。儿童、青少年及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分别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女性多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及肿瘤相关性肾脏病。
肾病综合征患者都有哪些症状呢?
最常见、最突出的症状——水肿,开始多见于颜面部,逐渐波及双下肢及全身,严重时患者会出现眼睑高度肿胀,以致无法睁眼;四肢皮肤紧绷,薄而透亮,扎针或皮肤破损的地方渗水;男性患者阴囊可肿得像球一样;患者甚至出现胸水及腹水,导致腹胀、胃口差、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水肿的程度一般与血清白蛋白降低的程度一致,多数伴随尿量减少。
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患者,还会因其原发病的特点而出现不同的症状,我们简单地来了解一下吧。
1.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首先,什么是紫癜?紫癜即为出血性皮疹。皮疹大小不等,呈针尖至黄豆大小,数量多时可融合成片。主要分布于四肢,小腿伸侧面最常见。最初呈红色,此后逐渐变暗,压之不褪色,偶有瘙痒感,常成批出现。
其次,什么是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是人体对某种物质过敏(如药物、食物、疫苗等)引起的疾病。一些物质攻击全身的小血管,导致血管炎症。因此,除紫癜外,还可出现关节红肿热痛、腹痛、便血及肾损害。
约1/3的患者出现肾损害即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常在紫癫出现4周内发病,临床可表现为血尿(变形红细胞性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甚至肾功能异常(肌酐升高)。
2.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首先,什么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多种抗体(如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等)的攻击导致全身多个器官损害。临床表现为皮肤损害(面部皮疹、蝶形红斑)、发热、口腔溃疡、脱发、血管炎及内脏损害(肾、血液系统、心脏、神经系统等受损)。
其次,什么是狼疮肾炎?狼疮肾炎由系统性红斑狼疮侵犯肾所致。侵犯率几乎100%。多见于青中年女性,男女比例为1:9。根据其6种病理类型(I~VI)从轻到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甚至肾功能异常。
3.糖尿病肾病
首先,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疾病。发病率极高,以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主要分为1型和2型两种。
其次,什么是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若长期控制不好,而引起的肾并发症即糖尿病肾病。约1/4的糖尿病患者并发肾损害,中、老年人多见,从轻到重表现为微量蛋白尿、大量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异常,最终进展为尿毒症。
肾病综合征“四大特点”是怎么形成的?
看完肾病综合征的症状后,我们再来简单了解一下其"四大特点"的形成机制。
1.大量蛋白尿:肾小球滤过膜平时像栅栏一样,不允许白蛋白从尿里漏出去,当其发生病变时,这道栅栏的屏障作用就被破坏了,此时,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以白蛋白为主)的通透性增加,导致过多的蛋白从尿中漏出,超过近曲小管的重吸收量时,便形成了大量蛋白尿。
2.血浆白蛋白降低:人体的白蛋白主要在肝合成,大量白蛋白从尿中漏出时,肝对白蛋白的合成便相应增加,当其合成增加仍满足不了从尿中漏出的量时,便出现低白蛋白血症。另外,患者由于胃肠黏膜水肿常伴有胃口差,蛋白摄入少、吸收不良,也会加重低白蛋白血症。
3.水肿:血浆白蛋白在人体内就像一块"吸水海绵",将水分牢牢地吸附在血管内。当大量蛋白尿漏出导致血浆白蛋白降低,水分便从血管内进入组织间隙,尤其是疏松及低垂部位,因此,我们便会看到患者出现眼睑及双下肢水肿。
4.高脂血症:肾病综合征患者常出现高脂血症,包括高胆固醇血症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其发生机制与低蛋白血症时肝脏代偿性的合成脂蛋白增加及脂蛋白分解减弱有关。
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理类型有哪些?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理类型有5种,它们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效果各不相同,这也是为什么肾病综合征的患者需要做肾活检的原因之一。
1.微小病变性肾脏病
(1)少年儿童多见,尤其是2~6岁幼儿,占所有儿童患者的80%~90%,但在老年患者呈现又一发病高峰。
(2)起病急,尤其在感冒或劳累后发病,通常具有典型的肾病综合征四大特点,一般没有肉眼血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
(3)病变程度最轻,治疗效果较好,但60%的患者易复发,成人的复发及缓解率均较儿童低。
2.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1)我国的发病率高,约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30%,青少年多见。
(2)约50%的患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等感染,多数患者出现血尿,部分表现为肾病综合征,重者出现高血压、肾功能损害。
(3)治疗效果与病理改变(病变程度)有关。
3.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1)多见于青壮年。
(2)1/4~1/3的患者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60%的患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血尿。病情持续进展,肾功能损害、高血压和贫血出现早。
(3)激素和其他药物疗效较差,3~4年即可出现肾功能不全。
4.膜性肾脏病
(1)多见于中老年,高峰年龄是50~60岁。
(2)70%~80%的患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一般无肉眼血尿,在疾病初期可无高血压。但容易出现血栓,尤以肾静脉血栓最常见。
(3)一般根据危险程度来进行分级治疗,单用激素治疗效果差,需加用其他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
5.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1)多见于青少年。
(2)起病隐匿,一半以上的患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多数患者伴有血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也较常见。
(3)对激素的反应差异较大,治疗的疗程也较长,病情较轻者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