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注册
首页
最新资讯
专家访谈
病例集锦
会议览胜
大咖视点
医线焦点
首页
> 正文
低钾、低镁背后——周晓霜教授带你认识Gitelman综合征这种罕见肾病
发表时间:2025-05-23 18:02:43
编者按
Gitelman综合征(Gitelman syndrome,G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肾小管疾病,由编码位于肾远曲小管的钠氯共转运体蛋白(NCC)的SLC12A3基因发生变异所致。在第十二届肾脏病学新进展西湖论坛上,山西省人民医院肾内科周晓霜教授从本科室诊治Gitelman综合征的临床病例入手,结合专家诊疗共识[1],带领我们对该病进行了全面认识。本文概述专家报告内容,以飨读者。
一、概述
Gitelman综合征(G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肾小管疾病,由编码位于肾远曲小管的钠氯共转运体蛋白(NCC)的SLC12A3基因发生变异所致,多于青少年起病,主要表现为低血钾、代谢性碱中毒,常伴有低血镁和低尿钙,RAAS系统活化,但血压正常或偏低。GS的患病率约为(1~10)/4万,亚洲人群可能更高,是遗传性低钾血症的常见病因之一。
二、GS的临床表现
GS常见临床症状为低血钾、低血镁在全身多系统的表现,常累及骨骼肌、肾脏、胃肠道、心血管和神经系统,表1为来自中国人群的报告数据。大样本量病例报告显示70%的GS患者同时存在至少3个系统的临床症状。儿童GS患者常见就诊原因为手麻、肌无力、生长发育迟缓、手足抽搐等。GS患者还可出现蛋白尿和肾功能损害,肾脏病理除球旁器增生外,还可表现为慢性肾小管间质损伤,少数病例合并有其他肾小球疾病,包括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C1q肾病、微小病变肾病等,但目前尚不能在二者之间建立因果关系。
表1. 中国人群GS的临床表现
三、GS的诊断
Gitelman综合征具体诊疗流程见图1。
图1. Gitelman综合征具体诊疗流程
1. 临床诊断
诊断依据如下:(1)根据患者病史排除消化道钾摄入不足或腹泻、使用利尿剂、细胞内外钾分布异常等情况。(2)存在肾性失钾及低钾血症相关临床表现,可伴有低镁血症或低钙尿症。肾性失钾:血钾<3.0 mmol/L时,尿钾排泄量>20 mmol/24h;或血钾<3.5 mmol/L时,尿钾排泄量>25 mmol/24h。(3)血压正常或偏低。(4)代谢性碱中毒。
共识推荐,对于青少年或成年发病,表现为代谢性碱中毒、血压正常的低钾血症、低镁血症或低钙尿症患者,应排查GS(3B)。
2. 基因诊断
SLC12A3纯合突变或复合杂合突变可确诊GS。针对SLC12A3基因的直接测序仍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检测方法,二代测序技术、MLPA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CGH)逐渐用于诊断GS。
3. 功能诊断
应用氢氯噻嗪和呋塞米进行氯离子清除试验,有助于鉴别GS和Bartter综合征。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首次将改良的氯离子清除试验方法应用于中国GS患者(图2),并确定了氢氯噻嗪试验诊断GS的界值(△FECl ≤2.86%):氯排泄分数的改变量。氢氯噻嗪试验对于GS诊断的临床价值已在不同人种中得以证实,以基因诊断为金标准,氢氯噻嗪试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1%和100%,优于低血镁和低尿钙等传统诊断方法,且氢氯噻嗪试验相对安全,与基因检测相比具有简便易行、价格低廉等特点,适用于各级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在鉴别失盐性肾病肾小管受累部位及程度方面。
图2. 改良的氯离子清除验流程图
四、Gitelman综合征的分级与分型
2016年KDIGO根据WHO不良事件分级,将低钾血症和低镁血症分为4级,用以评价GS因电解质紊乱所带来的临床风险(表2)。
表2. Gitelman综合征患者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严重程度分级
根据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可对GS进行分级(表3),GS分级的主要依据为: 一般症状、 泌尿系统症状、 神经-肌肉系统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 血电解质水平、 血气分析结果和心电图QT间期等。
表3. Gitelman综合征临床表现分级建议
GS可根据性别、血镁水平、尿前列腺素代谢产物分型。
根据性别分型:多数研究认为,男性患者较女性临床表型更重,18岁前发病的比例较女性更高,血钾更低、尿钠及尿氯排泄更多,多尿症状更为突出。
根据血镁水平分型:正常血镁GS患者的电解质紊乱程度、NCC功能损害程度均较低血镁GS患者轻,在肾脏组织观察到远端小管镁离子转运蛋白TRPM6与NCC共表达,正常血镁患者的TRPM6表达与健康人接近,而低血镁患者的TRPM6表达显著降低。因此,目前认为血镁水平有助于判断GS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可将血镁作为临床分型的依据之一。
根据尿前列腺素代谢产物分型:部分GS患者的血浆和尿液前列腺素E2代谢产物(PGEM)水平升高,高尿PGEM组患者出现夜尿增多和呼吸困难的比率更高,代谢性碱中毒更严重、尿钾和尿氯排泄量更高,对氢氯噻嗪的反应比低尿PGEM组差。因此,尿PGEM水平可作为GS的分型依据,有助于识别GS高危患者和筛选COX抑制剂治疗的适宜人群。目前,临床上可采用PGEM EIA试剂盒测定尿 PGEM含量。
五、Gitelman综合征的治疗策略
1. 共识推荐意见
GS患者可通过饮食和药物补充钾和镁。补钾建议采用氯化钾,补镁建议采用有机酸盐制剂;严重低钾血症或低镁血症者可予静脉补充(证据等级:3;推荐强度:B)。GS患者的血钾和血镁纠正目标为3.0 mmol/L以上和0.6 mmol/L以上。
当GS患者存在顽固性电解质紊乱及相关临床症状,或依赖大剂量和/或静脉补钾补镁治疗,或补钾补镁不耐受时,推荐联合使用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依普利酮和阿米洛利)、COX 抑制剂(如吲哚美辛)(证据等级:1b;推荐强度:A),也可联合使用ACEI/ARB类药物,但需监测血压(证据等级:3;推荐强度:B)。
2.随访
GS患者的管理强调个体化。每3~6个月随诊1次,如合并其他疾病,用药时应慎用易诱发血钾或血镁降低的药物,多数GS患者预后良好。
3.慢性并发症及合并症的管理
14%~60%的GS患者可出现糖代谢异常,其发生机制为长期的低钾血症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低镁血症损害胰岛素信号传导途径、降低胰岛素对葡萄糖的敏感性,以及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定期监测葡萄糖耐量和血糖有助于早期诊断,补钾补镁及螺内酯治疗可改善葡萄糖代谢受损。
4.生长发育与骨关节改变
儿童起病的GS患者可出现身材矮小,补钾补镁治疗可改善部分患者的身高增长速度;如常规治疗后患者身高增长不理想,可行生长激素刺激试验,对于生长激素缺乏者可予生长激素治疗。
GS患者通常骨密度增加,因NCC失活可直接促使成骨细胞分化和骨矿盐沉积增加。此外,GS患者可出现焦磷酸钙沉积病,多在50岁之前,但很少出现慢性变形性关节炎。补充镁剂、维持正常血镁水平可预防或减少焦磷酸钙沉积病,发作性关节肿痛急性期可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小剂量秋水仙碱对症治疗。
5.特殊情况处理
合并妊娠:妊娠可加重低钾、低镁血症,特别是妊娠早期,应严格监测血电解质水平,并增加钾和镁的补充;分娩后血钾、血镁水平可改善。
围术期管理:已报道的GS患者手术分级涵盖一至四级,总体麻醉及手术过程顺利。术前应评估患者的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程度、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密切监测血钾、血镁、心电图等指标。目前,关于GS患者围术期安全的血钾、血镁水平尚不明确,根据英国国家健康与临床卓越研究所的指南推荐,血钾应不低于3.0 mmol/L,血镁应不低于0.5 mmol/L。
小结
GS是一种遗传性肾小管疾病,典型表现为“五低一高”,即低血钾、低血氯、低血镁、低尿钙,偏低血压和RAAS活性增高。GS临床较罕见,漏诊率高,典型患者可通过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获得临床诊断,确诊有赖于基因检测。多数GS患者预后良好,但亦有引起室性心律失常、横纹肌溶解、肾功能衰竭、生长发育迟缓等严重情况。因此早期诊断、规范化治疗和管理对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推荐文章
KI Rep丨达格列净联合托伐普坦延缓ADPKD病情进展:一项开放标签、随机、对照、交叉试验
肾域华章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儿科孙良忠团队揭示肾消耗病关键发病机制
一文说清原发性膜性肾病蛋白尿缓解的传统和新兴预测因素
肾例明鉴 | 与IgA肾病及C3沉积相关的快速进展性肾小球肾炎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例一例
罕见但致命的肾小球病:一项英国多中心队列研究揭示纤维性肾小球病的临床特点与预后
泰它西普治疗儿童IgA肾病与IgA血管炎肾炎的疗效与安全性回顾分析
2025肾脏病学半年报:从突破性新药到异种移植,这些进展改写临床格局
生物标志物引领下的急性肾损伤精准诊疗:从困境到突破
以靶向治疗应对钙化防御:IL-6是关键突破口?
强直性脊柱炎还会“伤肾”吗?警惕强直性脊柱炎的肾脏损害
FDA扩大非奈利酮适应证,惠及更多心力衰竭患者
伊普可泮与Pegcetacoplan治疗原发性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真实世界证据
研究者解读:CONFIDENCE试验——非奈利酮与恩格列净联合治疗的突破性发现
泰它西普治疗IgA肾病的研究进展:来自真实世界研究的数据
ERA前主席C. Wanner教授专访:心肾轴与慢性肾脏病管理新进展
来自Ⅲ期APPEAR-C3G研究的最新数据:伊普可泮快速持续改善C3水平、减少血尿和蛋白尿
肾例明鉴丨5旬肾友拿不住筷子、双手无力无感觉竟是因为它?透析15年以上几乎100%中招!
肾识百科丨IgA肾病患者必知:感染如何“兴风作浪”及防范之策
特应性皮炎竟是IgA肾病“隐形推手”,银屑病关联成谜引学界热议
JASN丨首个针对C3肾小球病患者使用C5a受体阻断剂阿伐可泮的ACCOLADE研究结果公布
赵建荣教授:髓质海绵肾研究新进展
NDT丨IgA肾病患者时间平均UPCR>2 g/g,肾脏复合终点事件风险达41.2
慢性肾病进展快?《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临床管理指南(2025年版)》揭秘6大延缓妙招,护肾关键全在这!
2025年ERA关于IgA肾病的这些新证据您可能不知道
首次揭示红斑狼疮持续缓解至少3年,可显著降低LN及总体器官累积损伤风险
大型亚洲队列研究新鲜出炉:CKM综合征65.8%处于1~2期,显著增加患者心肾死亡风险、缩短预期寿命
肾例明鉴 | 两例IgG4相关性肾病合并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的诊疗解析及文献回顾
ERA 2025伊普可泮治疗IgA肾病相关研究进展
年纪轻轻肾就坏了?了解罕见的青少年肾单位肾痨-髓质囊肿病,揭开医学谜题
ALIGN研究事后分析揭示阿曲生坦对IgA肾病亚组蛋白尿的降低作用
APSN前任主席Sydney Tang教授:SPARTACUS试验的临床意义及IgA肾病治疗进展
ERA 2025替那帕诺研究:破解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管理新密码
聚焦肾脏与大脑健康的跨学科探索——2025年Eberhard Ritz临床科学奖获得者专访
NPT2b缺陷通过恢复线粒体功能和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部分上皮-间质转化减轻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张凌教授:局部枸橼酸抗凝的进展与突破
全球肾脏疾病研究新进展及未来方向——ERA论文遴选委员会主席R. Gansevoort教授专访
CCBPC 2025丨涂晓文教授:脓毒症相关AKI的血液净化治疗进展与思考
CCBPC 2025丨马坤岭教授:急性肾损伤新型治疗策略探索
肾例明鉴丨咳嗽咯血也可能是肾病?男子咳嗽咯血,想不到是这种危重凶险肾病惹的祸
免疫细胞代谢在膜性肾病中的作用及治疗前景
肾识百科|潜伏体内的“沉默杀手”:尿毒症的致命真相
大咖访谈丨聚焦IgA肾病前沿与创新——国际权威专家共探诊疗未来
糖尿病合并严重CKD患者HbA1c水平维持在6.7%~7.1%,对于降低长期并发症和死亡风险最为有利
北大一院最新GWAS研究揭晓膜性狼疮肾炎的遗传易感性基因,为解析LN亚型的遗传异质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Renal Failure丨PLA2R相关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潜在诊断生物标志物初步揭晓
SONAR研究事后分析:内皮素受体拮抗剂阿曲生坦显著改善T2D合并CKD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
Kidney360|IgA肾病中肾小球重度C3沉积显著增加肾脏替代治疗风险
首届肾小球疾病中外大咖面对面(CIG)会议聚焦IgA肾病治疗的精准探索与未来展望
肾例明鉴 | 较为遗憾的一个病例——老人慢性肾病基础上出现急性肾损伤,肾功能急剧恶化,进展为不可逆尿毒症
欧洲肾脏协会发展与肾脏病学前沿进展 | ERA大咖谈
糖尿病肾病管理的多重突破与挑战 | ERA大咖谈
透析患者使用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疗效争议与研究新方向 | ERA大咖谈
PROTECT试验开放标签扩展期数据公布:Sparsentan为ARB治疗后的IgA肾病患者带来新希望
CKD前沿研究:从药物流行病学到GFR精准估算 | ERA大咖谈
ERA中国之声丨陈舜杰教授、杨明博士:不是“葡萄串”,而是“香蕉状”!ADPKD囊肿的索状三维结构支持肾小管梗阻新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