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第 62 届欧洲肾脏协会年会(ERA 2025)在奥地利维也纳正如火如荼地举办。会上,多项中国研究以口头报告、自由交流及电子壁报的形式亮相。其中,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肾内科三项研究入选大会交流。肾医线特邀周晓玲教授撰稿,就其团队关于“CKD患者血清锌与贫血及CKD患者预后的潜在联系” 的研究(摘要号:1087,1092)展开介绍。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作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负担,以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低知晓率的三重特征著称,预计到2040年CKD将成为全球第五大死亡原因。
锌,作为人体一种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在维持人体细胞正常结构和功能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CKD患者由于锌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排泄增加、尿毒症毒素作用等多重因素导致锌缺乏普遍流行。锌缺乏状态与CKD患者体内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心血管疾病、贫血患病风险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
我们的研究纳入了来自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数据库2011~2016年三个周期中900余例CKD患者,旨在探讨CKD患者血清锌与贫血以及CKD患者预后之间的潜在联系。
研究人群平均年龄为58.6±18.5岁,男性占42%。14%(186例)的CKD患者合并贫血。与非贫血组相比,贫血组的血清锌水平显著降低(12.39 μmol/L vs. 11.11 μmol/L,P<0.001)。血红蛋白水平随着血清锌四分位数的升高而增加(Q1组13.20 μmol/L ,Q2组13.80 μmol/L ,Q3组13.90 μmol/L,Q4组14.10 μmol/L,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血清锌水平每增加1个四分位距,贫血风险降低54%~75%(模型1-2 OR值范围:0.25~0.46,均P<0.05)。限制立方样条分析表明,血清锌与贫血风险存在非线性相关(P < 0.0001)。结果见图1。

图1. 血清锌与CKD患者贫血的限制性立方样条图
本研究中位随访64(49,85)月,共有191人(20%)死亡,其中68人(35%)死于心血管疾病。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血清锌水平较高的CKD患者在随访期间的存活率较高(P<0.05)(图2)。进一步的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按血清锌水平四分位数分组后,心血管死亡风险的危险比HR及95%的置信区间(CI)依次为:Q1组:1.00(参考组)、Q2组:0.25(0.10, 0.64)、Q3组:0.53(0.26, 1.08)、Q4组:0.34(0.16, 0.74)。趋势性检验表明,血清锌水平与心血管死亡风险呈显著负相关(P-trend<0.05)。此外,连续性分析显示,血清锌水平每增加1 μmol/L,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17%(HR: 0.83, 95%CI:0.72~0.95;P< 0.05)。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进一步发现,当血清锌水平低于12.85 μmol/L时,全因死亡率风险较高;随着血清锌水平增加,风险比逐渐下降趋于稳定或略有上升 (P<0.001)。在心血管死亡率方面,血清锌水平越高,CKD患者心血管死亡率显著降低 (P<0.001)。

图2. CKD患者不同血清锌水平全因死亡累积生存分析
血清锌水平与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贫血和心血管疾病(CVD)之间的关系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其深层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既往研究表明,补锌可显著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水平,动物实验也提示锌剂能够以浓度依赖性方式刺激大鼠骨髓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生成。然而,锌缺乏与贫血之间的因果关系仍存在争议。Chen等人的研究显示,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浆锌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而红细胞锌水平则显著升高。进一步的动物模型实验表明,苯肼诱导贫血的大鼠血浆和骨骼中的锌水平显著低于贫血前,这提示血清锌水平的降低可能是由于贫血导致的锌重新分布所致。此外,还有研究指出,锌缺乏与铁缺乏在贫血发生过程中具有显著的协同致病效应,尤其是在育龄期妇女和学龄前儿童群体中表现更为突出。我国一项纳入1185例妊娠期妇女的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贫血者的血清铁和锌缺乏率分别为41.58%和51.05%,显著高于非贫血对照组。随着血红蛋白浓度的降低,血清锌和铁浓度呈现出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然而,当前关于锌与贫血关系的研究仍存在诸多争议。现有的干预性研究证据等级普遍较低,且未能有效控制铁代谢状态、炎症水平等混杂因素,导致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受到质疑。因此,未来仍需开展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研究,进一步探索锌与贫血之间的因果关系,为CKD贫血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冠状动脉钙化是CKD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血清钙化倾向(T50)试验是一种评估血管钙化的有效手段,T50越短,钙化倾向越高。Nakatani等人对132例不同肾功能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和CKD患者的血清锌水平与T50呈正相关,证实锌与CK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此外,全身炎症状态也是影响CVD的重要因素。Manik等人对10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的横断面对比分析发现,血清锌水平与脂蛋白-磷脂酶A2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表明锌缺乏可能会增强脂蛋白-磷脂酶A2的活性,导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颗粒的上调,从而加重氧化应激,促进炎症反应,并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锌补充试验研究表明,每天补充45mg葡萄糖酸锌可有效降低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减少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氧化应激水平,从而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这些临床研究证据不仅证明了锌的抗炎和抗氧化能力,还强调了锌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减少CVD死亡率方面的重要意义,凸显了锌在CKD并发症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本研究进一步提示,锌缺乏与CKD人群贫血发生风险显著相关,维持机体内锌代谢平衡可能降低CKD人群贫血发生的风险。此外,较高的血清锌水平与CKD患者肾功能进展减缓、全因死亡率和CVD死亡率降低独立相关。这表明血清锌水平可能是改善CKD患者预后的一个可调节的危险因素,值得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为CKD贫血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专家简介
周晓玲 教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肾脏内科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肾脏内科行政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田纳西大学访问学者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全国委员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全国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肾脏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非公医疗肾脏病透析专委会常委
中国药理学会肾脏病专委会委员
宁夏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
宁夏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