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A中国之声丨研究揭示中国真实世界临床环境中原发性IgAN的治疗模式

发表时间:2025-06-11 18:56:16

编者按:在第62届欧洲肾脏协会(ERA)年会上,一项关于“利用某区域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该区域内医院间医疗信息已实现互联互通)的数据,评估中国真实世界临床环境中IgAN的治疗模式”的研究入选“Focussed Oral Presentation”。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左力教授代表研究团队进行了口头报告并与国际同仁进行现场交流。本文对此研究进行介绍。



临床试验和指南的进展有望改善IgA肾病(IgAN)的治疗策略。目前需要基于中国多中心数据的、关于患者特征、治疗模式及其与慢性肾脏病(CKD)进展相关性的最新证据。本研究旨在利用某区域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该区域内医院间医疗信息已实现互联互通)的数据,评估中国真实世界临床环境中IgAN的治疗模式。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纳入中国宁波市鄞州区经肾活检证实的成年原发性IgAN患者,数据来源为2015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期间的医疗记录。排除标准:继发性IgAN、肾活检时已有透析史或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15 ml/(min·1.73m2)、肾移植史。索引日期定义为首次肾活检确诊IgAN的日期。研究描述了肾活检后IgAN相关治疗模式,包括肾活检后30天内的初始治疗、初始治疗持续时间,以及整个随访期间的总体治疗情况。

结果

1. 患者基本情况

共纳入978例患者(女性占52.0%)。肾活检时,患者中位年龄为43岁,55.0%合并高血压,9.1%合并糖尿病,40.0%存在>1g/天的蛋白尿,70.1%处于CKD I期或Ⅱ期。根据Lee氏分级系统,约85.9%的患者被归为Ⅲ~V级,提示为重度IgAN。

2.蛋白尿情况

随访期间,肾活检时蛋白尿>0.5 g/天的患者中,65.6%随访时蛋白尿仍>0.5 g/天;58.2%肾活检时蛋白尿≤0.5 g/天的患者,随访期间蛋白尿无显著变化(表1)。

表1. 患者特征(n=978)


3.复合肾脏事件

中位随访34个月期间,6.7%的患者发生复合肾脏事件(终末期肾病[ESKD]、eGFR下降40%、血清肌酐翻倍或死亡中至少一项),中位事件发生时间约为31.9个月。

4.治疗情况

初始治疗:在742例肾活检后有初始治疗记录的患者中,79.5%的患者初始接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RAASI)治疗(表2、图1)。

表2. 初始治疗持续时间(n=742)


图1. 初始治疗模式(n=742)

随访治疗:随访期间,RAASI(91.5%)、糖皮质激素(39.3%)和免疫抑制剂(38.6%)是最常用药物,且53.1%的患者同时联用中医药(TCM)(图2)。


图2. 随访治疗(n=928)

5.治疗趋势

免疫抑制剂、TCM和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的使用随时间显著增加,2023年使用率分别达31.9%、35.6%和17.1%,增长趋势明显。

RAASI使用率随时间呈小幅下降(从2016年的91.6%降至2023年的85.0%);糖皮质激素使用率显著下降(从2016年的36.6%降至2023年的16.5%,图3)。


图3. 随时间推移(2015~2023)IgAN相关处方的变化趋势

结论

本研究中国队列显示,成年IgAN患者确诊时相对年轻,多处于CKD早期阶段。患者合并高危疾病情况较多,且多数患者肾活检病理分级为Lee分级Ⅲ~Ⅳ级,疾病进展风险高。研究结果表明,临床实践遵循了中国和国际IgAN治疗指南,普遍将RAASi作为支持治疗。尽管肾活检后初始阶段RAASi治疗率较高,但相当一部分患者在随访期间蛋白尿水平高,提示治疗需求未被满足,需要更精准的治疗方案,以减少蛋白尿、降低疾病进展至ESKD的风险。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 推荐文章